來源:合肥慶霞環??萍加邢薰?發布時間:2019-04-03 點擊次數:
傳統的(傳統的)雙頻感應淬火是分別應用于兩個電感器的兩個頻率的電源。齒輪預熱淬火后,需迅速從低頻感應器移到另一高頻感應器上。如圖1所示,雙頻感應淬火的特點是內低頻加熱,熱能擴散,表面高頻加熱,即低頻傾向于中高頻傾向于工作臺。
雙頻感應淬火是一種增加硬化層深度,使硬度分布更加合理的方法,即采用中頻高頻順序加熱法可以獲得沿齒廓的硬化層,齒輪熱處理變形小。
例如,模數為4 mm的齒輪通過中頻電流(2.5-3s)加熱到齒槽和齒根附近的齒側,然后通過250 kHz高頻電流(0.6-0.7s)加熱到齒頂和齒頂附近的齒側,然后淬火。
東風汽車集團公司采用雙頻感應加熱淬火45鋼和模數3的齒輪,可獲得沿齒廓均勻分布的硬化層。當硬化層厚度為0.8毫米時,其彎曲疲勞性能最佳,基本相當于SCM420(相當于20CrMo鋼)的滲碳齒輪,疲勞極限可達1450兆帕。
通過齒輪雙頻淬火方法的試驗,日本電力工業公司齒輪的變形量比單頻淬火和滲碳淬火方法小。漸開線圓柱齒輪(見圖2),模數2毫米,全齒高4.7毫米,齒數36,材料為S45C鋼(相當于45鋼),齒面經剃毛處理,熱處理處理。
雙頻感應淬火方法如圖2所示,首先將齒輪放在夾具上,然后與中心軸高速旋轉。同時,感應電源(1)將f=3000赫茲的電流輸入感應器(A)預熱整個齒形(頂部、表面和根部),當齒輪達到最佳溫度時,電源(1)被切斷,齒輪迅速下降到感應器(B)上,感應器(B)被淬火和加熱。同時,高頻電源(2)開始以f=140kHz的頻率送電。齒輪齒面和齒頂淬火加熱迅速。當齒面達到淬火溫度時,切斷高頻電源,降低齒輪轉速,冷卻水從淬火水套中噴出,通過快速冷卻齒面、齒頂和齒根,可以得到齒廓沿線的硬化層。
齒輪經三種加工后的變形、殘余壓應力和廓形率試驗結果見表2。表2表明,齒輪經雙頻淬火后的熱處理變形最小,精度最高,殘余壓應力最高。
《現代感應熱處理技術》(第二版)全面、系統地介紹了現代感應熱處理技術,主要內容包括:現代感應加熱電源、感應加熱電源的選擇、感應淬火機床及淬火夾具、主要零部件及監控儀表。感應淬火機床的S、感應加熱裝置的輔助設備、表面淬火的感應感應器、感應淬火成套設備的組成和布局、感應熱處理工藝、感應熱處理技術的發展等。本書著重闡述了感應淬火機床的工作原理,重點介紹了感應淬火設備的設計、制造、制造、制造、使用、維護、維護、維護等。E關于應用技術的介紹,本次修訂刪除了近年來新的感應熱處理工藝和設備的舊內容,增加了新內容,本書具有豐富的圖表和實例,實用性強,針對性強。